跳到主要內容區

111/05/26(四) 【學術研究倫理講座】解碼研究: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倫理

老師及同仁們 您好,

管理學院及管理學術研究中心邀請輔仁大學社會學系戴伯芬教授線上演講,本場次為學術研究倫理講座,當天將與您分享的主題是「解碼研究: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倫理」。

敬請同仁轉達所屬教師、研究員、博碩士同學等知悉,歡迎報名出席。謹附活動資訊如下:

  • 講題:【學術研究倫理講座】解碼研究: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倫理
  • 日期:111年5月26日(星期四) 中午12:20-14:00
  • 地點:線上講座 (teams)
  • 講者:輔仁大學社會學系戴伯芬教授
  • 主持:國立中山大學人管所陳寶蓮教授暨管理學術研究中心主任
  • 報名:https://tinyurl.com/msrc0526
  • 備註1:報名後,我們會再通知有無錄取,並且提供演講當天的會議室連結網址,以確保講者與聽眾的互動品質
  • 備註2:全程參與者,提供倫理時數2小時

Topic:Research Ethnics in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Speaker:Professor TAI, Po-Fen, Department of Sociology, Fu Jen Catholic University
Date:2022/5/26
Time:12:20-14:00
Venue:Online  (teams)
Register: https://tinyurl.com/msrc0526

Notice:There will be further confirmation letter, meeting link information included.

輔仁大學社會學系戴伯芬教授以「解碼研究:人文科學社會研究倫理」為題,透過遠距的方式為同學們帶來精彩的演講,分享人文科學領域進行研究的過程中種種偏離人文科學社會倫理的矛盾之處。

演講一開始,戴教授針對質性及量化兩種不同性質之研究進行比較。質性研究相較於量化研究並沒有明確的步驟,在田野調查的過程中必須來來回回不斷調整,因此增添了質性研究的困難度。另外,隨著社會觀念的轉變,質性研究在社會與行為科學之間的判斷容易產生兩難的問題。

戴教授分享1939年曾有一名美國研究者進行的口吃研究個案,認為口吃可以透過不當教養而產生。然而實驗在尚未經過孤兒院兒童的同意下進行,造成這些兒童往後人生受到極大影響。雖然實驗結果證實了研究目的,卻嚴重違背倫理道德。此外,世界知名的史丹佛大學也曾因為監獄實驗發生過研究倫理的類似醜聞。透過角色扮演讓所有原本關係平等的學生階級化,在所有受試者關係變緊張後仍沒有立即停止,執意繼續執行研究實屬嚴重之研究疏失。

事實上,諸多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造成心理因素的影響,很可能造成傷害而不自知。身為研究者的我們需培養對倫理的敏感度,偵測自己的研究內容是否會對受試者造成後續傷害。換言之,在制度設計上該如何因應人文科學的研究倫理,調整機制以保護受試者是身為人文科學研究員的責任及義務。

戴教授身為IRB委員,分享在審查過程中的特別經驗及反思。隨著人文社會逐漸成為生醫領域的審查項目之一,戴教授認為除了會因此影響到學術研究主題的選擇,例如避免弱勢群體的研究以減少爭議,也因為審查委員仍有多數為生醫專業,讓民眾對於人文社會學的專業性令人質疑。此外,戴教授對於IRB「以保護受試者為名」的初衷存疑,受試者對於各大院校之IRB的對抗有如小蝦米對抗大鯨魚。究竟是保護研究者或是受試者,抑或是圖利廠商,有待商榷。行銷所李雅靜教授也表示主管機關在審核過程不應給過多提示,否則會阻礙受試者的思考進而影響實驗的準確性。

在演講的最後,戴教授提及在完成研究及保護受試者間做出明智的抉擇是研究者所要面臨的一大難題。當認為有可能傷害到受試者時,除了以自身經驗審慎進行初始評估外,也應於受試者未預期的反應出現及時喊停。雖然IRB有讓人詬病之處,但站在研究員的角度思考,IRB的審核宛如一道防護牆,為研究員的自我防衛機制。

    謝謝戴教授精彩詳細的演講,相信同學們對於質化研究的過程以及IRB的審查制度必定收穫良多、獲益匪淺。

ImgDesc
瀏覽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