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18日,管理學院管理學術發展辦公室舉辦首屆「國際合作研究成果與籌組研究團隊成果發表會」,旨在促進國際學術交流與跨領域合作,並展現本院教師在研究領域的創新成果。
本次發表會特別邀請財務管理學系與資訊管理學系三組教授團隊,分享其最新研究成果。研究主題涵蓋金融投資策略、資訊安全行為模式,以及宗教信仰與心理健康之關聯等多元領域,充分體現管理學院師資在國際合作與跨領域研究團隊建構上的深厚實力與卓越成就。
首次分享的是王昭文教授研究主題:Portfolio Optimization under Multivariate Affine Generalized Hyperbolic Distributions
王老師分享了與國際學者共同研究發現,在投資組合理論中,傳統Markowitz模型在風險估計上的限制進行了闡述。該模型假設資產報酬為常態分佈,忽略了金融市場中普遍存在的偏態(Skewness)與厚尾(Heavy Tails)特徵。為解決此問題,本研究提出基於多變量仿射廣義雙曲線分佈(MAGH)的厚尾模型(MANIG-N、MAVG-N),能有效捕捉報酬分佈的高階動差。實證結果顯示,此模型在夏普比率(Sharpe Ratio)與確定等價報酬(Certainty Equivalent Return)等指標上,顯著優於傳統Markowitz模型與簡單的1/N策略,證明其在提升投資組合績效方面的卓越性與穩健性。
第二場的資管系徐士傑教授與邱兆民教授主題:The Effect of Neutralization: Before and After Employee Violating ISP
徐老師的分享中,從一個簡單的學生爬牆翹課的例子中說明他們的研究構思,探討員工違反資訊安全政策(ISP)的行為模式。研究構思透過中立化理論(Neutralization Theory),分析個體如何透過心理工具來合理化不當行為。研究結果發現,員工在違反資安政策前後,會運用如「Denial of Responsibility」、「Denial of Injury」等中立化技巧,以減輕罪惡感或合理化其行動。此發現對於理解資安管理中的人為因素,並制定更有效的政策與教育訓練具有重要啟示。
最後登場的是財管系的佘博文助理教授與國際資產管理研究所彭聰敏助理教授的研究主題:Which Religion Cope Better in a Crisis? Evidence from the UK
財務管理系佘博文助理教授與國際資產管理研究所彭聰敏助理教授,探討宗教信仰在應對危機時所扮演的角色。本研究利用英國的「Understanding Society」大型資料庫,探究宗教信仰與在COVID-19疫情封城期間心理健康的影響。研究發現,有宗教信仰者在面臨大規模負面衝擊時,普遍展現出更高的心理韌性(Psychological Resilience)。
本次發表會為與會者提供了寶貴的學術交流平台,也彰顯了跨領域合作研究的巨大潛力。所有發表內容均展現出高水準的學術嚴謹性與實務應用價值,為相關領域的未來研究方向提供了啟發。本次活動不僅在於呈現豐碩的研究成果,更在於鼓勵管院教師們持續推動跨領域的學術合作,共同開創具備前瞻性與社會影響力之研究。
活動劇照

【聽眾】

【王昭文老師分享】

【徐士傑老師分享】

【佘博文老師分享】